2023.06.27
乡村振兴 “兴”在全面
来源 南方信创   浏览 273

乡村兴则国家兴,乡村强则国家强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“三农”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为解决好新时代“三农”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多功夫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实现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。

“兴”在产业,要收割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的繁荣富足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: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要坚持精准发力,立足特色资源,关注市场需求,发展优势产业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。”产业兴旺要结合本土实际、立足特色资源、关注市场需求,精准发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,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;要坚持绿色引领、创新驱动,促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,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;要稳定农业生产、增加农民收入,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。

“兴”在人才,要谱写“少长咸集,群贤毕至”的人才赞歌。国以才立,政以才治,业以才兴,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。加强乡村人才建设,要有“采玉者破石拔玉,选士者弃恶取善”的识才慧眼,盘活农村存量人力资源,健全完善求才聚才的制度机制,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;要有“梧高凤必至,花香蝶自来”的养才沃土,推动形成乡村人才振兴长效体制机制,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以及良好的环境;要有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用才胆识,要积极为人才松绑,激发人才干事创业信心与动力。

“兴”在文化,要演绎“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”的乡土文化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: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,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。”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,必须保存文化基因,使乡土文化活起来、传下去、走出去,以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吸引人、留住人。乡村文化振兴,要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中心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使农民群众在乡土文化的振兴中活起来、动起来、富起来。

“兴”在生态,要绘就“路遍山原白满洲,子规声里雨如烟”的田园美景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”。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财富和优势,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生态美与百姓富是统一的。要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,让人民群众吃上“生态饭”。

“兴”在组织,要建成“村美民富,美丽和谐”的新时代乡村。办好农村的事,实现乡村振兴,关键在党,必须坚定党建“主心骨”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,扎实做好乡村治理重点工作。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,充分发挥党把方向、谋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的“主心骨”作用。要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鼓励党员先行先干,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带领党员群众致富、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。
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农业强不强、农村美不美、农民富不富,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。我们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坚定信心、咬定目标,苦干实干、久久为功,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件大事办好!



扫码添加
  • 0771-3398231 14795495872 14795492272
  • 2215797215@qq.com
请选择适合您的导航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