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,关键在人,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。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开始实施,任务重、压力大,攻坚克难、攻坚克难,越是困难,越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。
通过走访基层发现,一些干部仍然没有摆脱形式主义作风,热衷于“高声表态”、“在大家面前展示功绩”。他们虽然在思想上“高度重视”,但在执行上却“松懈”,工作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。
重视不等于落实,落实才是真正重要的。各项工作需要扎实推进,各项任务都要按照实际要求完成。东汉哲学家王充所作的《论衡书》释义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知漏者在天下,知失政者在草野中。”乡村振兴中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实,都会让老百姓感受到立竿见影的变化,任何一种“假套路”、“假套路”、“套路”都不能躲过群众的眼睛。只有努力工作,才能取信于群众;只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才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。
“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。”乡村振兴是一场硬仗,是检验干部素质的一块“试金石”。评价工作成效,关键在于成效和群众满意度,而不在于开了多少会、发了多少言。要以“把事情办成”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标尺,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观,少空喊、多实干、少功利思想、多平凡心态。要抓好责任落实、政策落实、工作落实,确保工作务实、过程扎实、成效真实,在基层树立良好形象、赢得良好口碑。
在乡村振兴实践中,如何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,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,既是适应形势需要和挑战的需要,也是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。更是事关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,事关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。